航運景氣度偏低,全球造船業依然沒有走出低潮期。然而,在這個全球造船業的特殊“艱難”期,我國造船業卻悄然顯露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競爭優勢。
延續第一季度的趨勢,中國船企4月份接獲了全球市場上近三分之二的新船訂單,接單量依然遙遙領先韓國,新船訂單量連續兩月領先韓國位居全球第一。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人大代表、大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征出席大會。
據工信部裝備司信息,2018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國際市場份額均超過40%,繼續保持世界領先;以修正總噸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國際市場份額的36.3%、35.4%和35.8%,其中新接訂單居第二位,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均位居第一。
12月19日,湖南湘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舟山船舶修造基地正式掛牌,標志著湘船重工在進一步鞏固擴大舟山高速船市場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船舶工業當前是總量過剩與結構性過剩并存,但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因此,與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不同,造船業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地談產能過剩問題,應該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以創新調結構為主線,突出提高有效供給,減少過剩低端供給,以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調整,推動造船業向中高端發展。